行知学堂

行知学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知学堂 > 正文

【十佳小先生】牛佩琪:时代殷殷嘱托,青年砥砺前行

发布日期:2024-11-15 编辑:王露  核稿:何磊  终审: 刁文彬  点击:

她是一位充满热情与智慧的小先生,她将“行知学堂”带回自己的家乡,为孩子们带来充实又有趣的暑假;她也是“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线上行知学堂”的学生负责人,组织校内55名小先生开办线上行知学堂37所,服务疫情一线医护和社区人员子女42人,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她就是外国语学院2022届英语(师范)专业优秀毕业生,曾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担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的牛佩琪同学。

用爱传教,攻坚克难

爱心是云雾,凝成滴滴露珠;爱心是露珠,聚成条条溪流;爱心是溪流,汇成片片江海。牛佩琪用爱传教,将行知学堂带回自己的家乡山西,她始终秉持着行知学堂“行重于知,知行和一”的理念,在行知路上且歌且行。

当被问及,为何想将行知学堂带回家乡?牛佩琪认真地说道:“将行知学堂带回家乡,不仅能向外省展现合师学子的精神风貌,更能扩大活动辐射范围,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暑期留守儿童受益。”仅仅是设想便让牛佩琪与有荣焉,所以哪怕面对的未知过程可能曲折、艰难,她也始终信念坚定。

在山西教学之旅中,牛佩琪努力做好前期工作,为行知学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37名小学员迎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她大方地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并宣传安徽的文化,在山西开展了一场“晋皖”的浪漫联动,开设了“徽派建筑欣赏课”、“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等特色课程;她积极组织娱乐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儿童沙画主题活动、“行知学堂”图书角赠书仪式等特别活动。“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次捐书仪式。”当时,为了丰富行知学堂的教学内容,学校特意为每个活动小组都准备了一套精美的课外读物。活动圆满结束后,牛佩琪代表学校将这些宝贵的书籍捐赠给了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对这批捐赠的书籍非常重视,将其放置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儿童角,并对牛佩琪以及其他所有参与的小先生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与赞赏,这些书籍也成为了孩子课余时光的精神食粮。“当听到他们的夸奖,我们内心充满了欣慰和自豪,那一刻,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没有让母校失望,我们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得了荣誉。”这些举动不仅表达了对小先生们无私付出的感激之情,更是对他们一个月来辛勤努力的认可与肯定。

云山万叠犹嫌浅,茅屋三间已觉宽。小先生们需要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居住的宿舍条件较为简陋,水电设施陈旧,经常出现供应不稳的情况,酷热的夏夜让小先生们难以入眠,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培训活动。不仅如此,小先生们还因缺乏教学经验犯起了难——课业辅导和兴趣课讲解宛若两座大山压在小先生们的头上。

面对小先生们的迷茫和无措,作为负责人的牛佩琪第一时间采取有力行动,努力发挥好带头作用,以细致入微的态度精心规划每一次教学。除了丰富的课前教学内容准备工作,牛佩琪更重视课后的反思回顾工作。每天课程结束后,她迅速组织小先生们一起回顾当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集体商议寻找最佳的改进方案。她坚信,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和精进,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群孩子,牛佩琪不遗余力地去观察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与喜好,努力寻找最能激发孩子们兴趣的课程主题,她想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在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面对小先生们普遍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她组织带领小先生们进行“网罗式”提升,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不断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那些名师名家们充满智慧的公开课视频,成为他们教学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经过了大约一周的磨合,大家都逐渐进入了状态,小先生和小学员们相处越来越融洽,他们的工作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一听到孩子们追在我们身后‘老师,老师’的叫着,还能收到他们亲手折的纸飞机和玫瑰,我们就好像连上充电器似的,瞬间充满活力。”

牛佩琪从不在乎过程的复杂繁琐,她将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为他们营造一个有意义又充实的暑假。

青春如火,初心如炬

巴尔扎克说过:“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的本色。”热爱各有不同,青年本该如此。疫情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牛佩琪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线上行知学堂”的工作之中。

疫情期间,因人员的繁杂、病情的多变以及不定时的工作安排,医护人员难以安排自己的时间陪伴孩子,只好将孩子送到老人家,然而对于多数老人而言,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或完成学校布置的网上任务成了他们面对的第一难题,老人们难以指导孩子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孩子们缺乏长期的功课学习指导,这让本就繁忙的父母忧心忡忡。“我希望能够贡献更多的力量,为这些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牛佩琪用“线上课堂”为媒介,在冒着生命危险、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医务工作人员们的心上打上一把“保护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与感谢。

在前期筹备阶段,她认真对待小先生的线上选拔、培训、分组以及采访报道工作,并与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家庭以及他们所在的街道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对接。她说:“这些交流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活动的核心,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了解问题后,牛佩琪结合在家乡组织行知学堂的经验展开有序安排。在面对自己的小学员——有些内向的小宋同学时,牛佩琪巧用精思,主动与他聊天、拉近距离、了解他的喜好。她并不拘束于此刻必须完成某道题或学习某一科,而是在作业中融入他感兴趣的话题,“背古文可以聊到他感兴趣的美术,讲数学也可以聊回上午讲的历史人物。”慢慢地,小宋同学由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接纳了网课,变得愿意沟通表达,更是在课后主动将背诵古诗古文的视频音频发给牛佩琪。关关难过关关过,线上课堂的困难没能影响授课的顺利完成。“线上云课堂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的安全以及学习问题,也让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真的很感谢小先生们。”这是社区工作人员对小先生们最由衷的感谢。

热爱各有不同,青年本该如此,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每一份炽烈的热爱,都值得被用心对待。毕业后,牛佩琪赴悉尼大学攻读TESOL(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她奔向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并以此为职业方向,这也将成为她毕生的追求。牛佩琪说:“希望未来的自己能保持大学时的状态,好好学习,积极生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院团委学生记者:杨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