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院团委学生社团文化服务中心的6名学生秉承着“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来到郎溪县毕桥镇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通过搭建多彩的暑期学习生活平台,为留守儿童定制“多彩一夏”,助力暑期“不打烊”。
在红色教育中厚植爱国情怀
郎溪县毕桥镇革命烽火曾燃此地。往昔英雄辈出,为理想舍生忘死。如今,这里的红色遗迹宛如史书,开展的教育启迪人心。行知学堂的“小先生”带领小学员参观红色驿站,讲解先辈壮烈的革命故事!缅怀先烈,传承红色血脉,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砥砺奋进之志。同时行知学堂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展示历史资料,让学子感悟先辈抗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努力学习。

在科学实验里点燃探索热情
在行知学堂的课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正火热进行。小学员们围坐一圈,目光紧紧锁定讲台上的马德堡半球装置。当两个铜制半球被小心翼翼地贴合在一起,“小先生”启动抽气泵,空气逐渐被抽离,半球内部的压强骤降。随后,孩子们尝试拉开半球,可即便使出浑身解数,半球依然纹丝不动。这一神奇的现象引得孩子们惊呼连连,纷纷瞪大眼睛追问:“为什么抽走空气后,半球就拉不开了呢?”“小先生”趁热打铁,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大气压的原理:“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平时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力量,但通过这个实验,它‘现形’啦!”孩子们恍然大悟。通过亲身参与,抽象的物理知识化作触手可及的体验,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大气压的奥秘,更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提问和合作。这场实验只是行知学堂科学启蒙的缩影。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学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让科学思维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他们的成长之路。

在漆扇制作中传承传统文化
近年来,漆扇教学逐渐成为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的重要纽带。行知学堂“小先生”通过图片、视频讲解、具体操作让小学员了解漆扇及制作过程。在漆扇课上,“小先生”让小学员们将传统工艺和审美相结合,小学员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扇子形状,缓慢将扇子浸入有颜料的水桶中,将白扇进行染色,小学员们也可以对白扇进行绘画,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制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漆扇。漆扇教学已形成“教学—创作—展示—转化”的完整生态。从校园里的一笔一画,到生活中的一扇一景,漆扇教学正以鲜活的方式,让传统工艺走出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在文艺汇演中展示成长风采
学堂文艺汇演温馨启幕,21天时光孕育的成果在此绚烂绽放。仪式现场庄重而暖心,小朋友们自信登台,童声合唱清亮悠扬,唱响对未来的憧憬;《开学向前飞》舞蹈表演活力四射,每一个跳跃、每一次旋转都洋溢着青春朝气。孩子们整齐的动作、灵动的身姿,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乐器演奏乐韵流淌,更是编织出孩子们纯真的梦想。舞台上,成长的喜悦藏在每一个音符里,自信的光芒映在每一个动作中,饱含着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助力学员追逐梦想,让知识和爱延续。此次文艺汇演,不仅丰富了小学员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体现了“小先生”们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未来也将继续秉承教育初心,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今年郎溪县毕桥镇行知学堂的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从红色教育中厚植爱国情怀,到科学实验里点燃探索热情,从漆扇制作中传承传统文化,再到文艺汇演中展现成长风采,21天的时光里,“小先生”们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这场实践不仅为当地青少年搭建了学习与成长的平台,更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与实践中落地生根。未来,合肥师范学院学子们将继续怀揣教育初心,把知识传递与爱心奉献延续下去,让更多青少年在陪伴与引导中收获成长,绽放光彩。(院团委学生记者:程卢雪、陶丹丽/文)